K4超清提供的【陈士铎医学全书】【PDF】下载地址来源于网络分享,网络资源均有时效性,请尽快下载【陈士铎医学全书】【PDF】,或保存【陈士铎医学全书】【PDF】到自己的网盘避免资源失效。
明末清初医家陈士铎以“精于辨证”著称于世,其言辨证常常独出心裁,谈论证治更是自出机杼。国医大师张灿岬曾说:“当你临证束手时,若能用陈士铎的方法辨证用药,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”陈士铎(约1627—1707),字敬之,号远公,别号朱华子,又号莲公,自号大雅堂主人,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据嘉庆八年《山阴县志》记载:“陈士铎,邑诸生,治病多奇中,医药不受人谢,年八十卒。”重视辨证是陈士铎的一大特色,这一点从他的多部著作均以“辨证”二字来命名可窥见一斑。其在《辨证录·自序》中言:“夫医道之难,不辨脉罔识脉之微,不辨证罔识证之变。今世人习诊者亦甚多矣,言人人殊,究不得其指归。似宜辨脉,不必辨证也。虽然辨脉难知,不若辨证易知也。古虽有从脉不从证之文,毕竟从脉者少,从证者众,且证亦不易辨也。”文中强调了辨证的价值所在。探究陈士铎辨证论治的特色,不外乎阴阳、气血、水火、虚实、寒热,但在临床应用中却常常获有奇效。《辨证录·咽喉痛门》记载了这样一则病例:患者喉间肿痛,日轻夜重,疼痛感不是很强烈,只是觉得咽喉处十分干燥,饮水咽下能稍稍缓解,水喝下不久,腹部又觉得不适,吐出清水样的涎液,当时的大夫都认为是阳证,用泻火药治疗后反而加重了病情。陈士铎抓住此证日夜轻重之不同,认为乃“少阴肾火,下无可藏之地,直奔而上炎于咽喉也”,阴虚阳浮,定为阴蛾。对证治疗以引肾火归藏,方用引火汤(药物组成为熟地、巴戟天、茯苓、麦冬、北五味子),一剂痛消,二剂痊愈。方中以熟地大补肾水,麦冬、五味子滋肺为佐,旨在金水相生,水足又益以巴戟天之温,以达水火既济之效,再用茯苓为之前导,则水火同趋而共安于肾宫。由此可见其辨证之准、用药之精。
陈士铎一生作品颇丰,现存世著作有讲内科为主的《石室秘录》《辨证录》,有讲外科的《洞天奥旨》,有讲脉法的《脉诀阐微》,有讲药物学的《本草新编》,有讲理论的《外经微言》等。这些流传下来的著作理法方药俱全,涉及临床各门学科,构成了完整的辨证论治体系,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。
链接:https://pan.baidu.com/s/19TcEm8vJZ4DMiiMcp_a-iQ
隐藏内容,请登录后查看
本主题由 admin 于 2022-8-4 16:45 审核通过
-
好帖! 好帖! 好帖!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!
• 程慧2023-07-14112.5**.***.***